登山鞋伴我地质人生30年
时间:2013-05-29 14:35:15 浏览次数:0
张永信
每次打开书柜,看见我那双旧登山鞋,总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和遐想,30年来我不知道穿破了多少双登山鞋,但在我书柜下面放的一双很旧的轮胎底的登山鞋一直不愿意丢弃,因为她伴随我地质人生起起伏伏30年,见证了我30年工作经历的光荣与困窘,也见证了我队在坎坷道路上百折不饶曲折前行的历程,更见证了我队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,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辉煌成就。30年的经历使我深刻的认识到,个人的荣辱和单位的兴衰成败紧紧相连,只有单位好大家才能好。更加体会到习主席讲的:“国家好,民族好,大家才好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。
地质人的伙伴
1983年我从学校分到一三三队,办完报到手续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去材料科领劳保,有毛毡、皮帽子、皮裤、皮大衣和登山鞋,我能够坚持干30多年的地质工作,首先要感谢登山鞋。刚开始在363钻机当钻工,机长就叫我上班一定要戴好安全帽,穿上登山鞋,我觉得没有啥,有一次上钻取岩芯时,由于没配合好,岩芯管落在脚上,砸得我呲牙咧嘴,脱下鞋一看没有伤着骨头,我才理解机长为啥要我穿好登山鞋,原来能起到保护作用。
1985年我调到宁东煤田枣泉井田精查项目组当鉴定员,每天早晨打接送钻机上下班人员的卡车去钻机,鉴定完岩芯,下好见煤预告后就顺沙漠较少的地方花2~3个小时走回工区,回来就脚痛,师傅告诉我:“平板脚的人走路要穿硬底的登山鞋,搞地质的人要做到眼勤、手勤、脑勤、腿勤。腿勤就要走路,走路就要保护好一双脚,登山鞋对于地质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”。在师傅们悉心关怀和培养下,我从项目当鉴定员,成长为野外组长,也正是在这一时期,我队创造了享誉全国的“枣泉精神”,从那以后,我对登山鞋感情逾加深厚了。别小瞧了这双不起眼略显土气的登山鞋,它是地质队员的依赖,是地质队员的保护神,它忠实地陪伴我转战于高山大川、荒漠戈壁,从1990年宁东煤田韦州矿区详查,92年九条岭矿区柴窝铺普查,94民勤红砂岗水文地质勘查,只要干过项目的地方都有我登山鞋走过的痕迹。每位地质人员对登山鞋钟爱的感情是常人想象不来的,因为登山鞋是地质人最好的伙伴。
改革开放后的低谷
90年代中期,在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大潮中,甘肃煤田地质勘探行业陷入最艰难的低谷时期。1995年10月份,队上为了生存之计,七拼八凑用岩芯钻机改装或购买地方打井队淘汰的便宜水井钻机,赶赴腾格里沙漠边缘十分艰苦的民勤西渠乡施工水井。那年冬天过年由于工期紧,没放假,队上也没有资金发工资,给家里一分钱都没寄,生产费用都是村民一家一户边收边干,但终了还是出了事故,井没打成,三个多月的付出化为泡影,不但没挣到钱,还赔进去20多万。当时我家在农村,两个孩子很小,回家的时候就在水渠边的干沙枣树上打了捧羊粪蛋大小的干沙枣,孩子问我,“爸爸你给我买的枣枣怎这么涩?”我只有把酸楚的眼泪往肚里流。书柜里的那双登山鞋就是当时发的冬季劳保鞋,我不愿丢弃这双鞋的原因,就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苦日子。
新时代的腾飞
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,经济蓬勃发展和煤炭能源勘查开发事业兴起,甘肃煤田地质局对一三三队领导班子的不断调整,解放了思想,开阔了视野,引进了新的思路,队上开始甩开膀子大干了,2000年队上组织原来的四名技术人员成立了勘查技术室,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内蒙阿左旗二道岭煤矿钻探施工。之后的青海玉树上拉秀乡煤炭普查;天峻木里矿区勘查;德令哈红山沟煤炭普查;刚察外力哈达滩煤炭预查;环县甜水堡南煤炭普查;内蒙古西乌旗柴达木矿区煤炭详查;内蒙古阿左旗察赫勒,额吉纳旗甜水井煤炭普查等项目,为我队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腾飞,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,而这些项目所在的各个地方,也都留下了我这双登山鞋的鞋印。
记得09年在额济纳旗甜水井搞普查,我的这双鞋裂了帮,司机让我撩掉,我没舍得,从破凳子上面扒了两个钉子,用我的宝贝地质锤把它钉好了,2010年在山丹军马厂出野外踏勘时,把鞋拿到街上去修,鞋匠说多少年都没见有人来修这样的翻毛鞋了。前年要到蒙古去考察,买了双骆驼牌登山鞋,穿起来比我那双旧登山鞋要舒适的多,但我对那双旧登山鞋的感情始终如一。
目前我队勘查院、资源勘查公司、基础公司、房地产开发公司、建筑安装公司都在发展壮大,华辰生态园开发建设项目成为我队在平川的发展亮点。我队经济总量不断翻番,工资逐年持续提高,广大职工精神面貌焕发光彩,看着大家一套又一套的换新房,一辆又一辆的接新车,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,喜人的发展形势让我感慨万千,我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,不要自己不努力老怨天忧人。今后,随着我队自主矿权白岩子煤矿的开发,定将为我队企业发展创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