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企业文化

青春无悔

时间:2013-05-29 15:04:09 浏览次数:0

——记一三三队女青年地质工作者徐荣

蒋晓山

她,有着靓丽的容颜,婉约脱俗;她,有着出众的才华,一枝独秀;她,还有着名校的毕业证书,令人羡慕!毕业在即,很多同学都认为她会留在大都市,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舒适生活,但她却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远离都市繁华,走向深山荒野,开始了地质生涯!用心灵与大地对话;用纤手触摸岩石的棱角;用矫步丈量荒野的宽广。她就是一三三队女青年地质工作者徐荣。

作为同事,经常会听别人谈起关于她的一些事情,带着几分好奇与憧憬,我前往徐荣所在工区(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景泰白岩子井田)对她作了一次采访。

笑看风沙起又落  苦中实践出真知

0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徐荣,在众多本专业同学为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纷纷改行的情况下,徐荣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。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,她早已深深喜欢上了地质这门专业,即便是在毕业之际,脑中仍有许多问题须待解决,必须从工作实践当中找到答案。“如果选择了其他行业,我的这些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啦!”徐荣笑着说。

在工区,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三队有个青年女地质,一名工人师傅对我说:“我干钻探有些年了,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年轻的女娃能扎根一线,着实不容易啊!”

刚聊了没多久,她就要出去做地质调查,动作麻利的她在我愣神的时候,早已收拾利索,走出了项目部,我赶紧随她一同前往。外面刮着大风,路上尘沙飞扬,但徐荣的脸上看不出来有一丝的不适应,她早已习惯这样的天气,并且早就明白一个道理,干地质,就是要能吃苦,就是要一次次地翻山越岭,爬山涉水,用双眼去看,用双手去摸,才能对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不同沉积构造有最深刻的认识,才能一眼分辨岩石的类型,判断岩石所属地质年代,描述岩石所含成分,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地质工作提供最可靠的帮助。实践出真知,这句真理早已根种在她的内心深处,“上学时学到的理论知识不少,却很抽象,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了,才能学到真本事。”徐荣这样说到。从最初的地质鉴定,再到为水文地质钻井进行抽水试验,在一次次身体力行的实践中,徐荣对工作,早已得心应手。

“徐荣工作很踏实,能吃苦,对各种制图软件掌握的也特别好,交给她的活儿都完成的很漂亮,有她在,我们省心多了!”这是和徐荣一起工作的老师傅们对她的评价。

历经磨难终成才  青春无悔为地勘

2011年年初,因为项目需要,徐荣被派往景泰楼房山项目填图的重点地段做勘查,她就那么一个人爬上了满是沙子和石头的陡峭山路,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,脚底一滑,仰天摔倒了,腰磕在一块凸起的尖石头上,疼的无法站立,而当时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给她提供帮助的人或者哪怕一根树枝。她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,仿佛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情,但我能体会到在当时的情况下,一个女孩子,孤立无援地坐在寒风中,强忍着剧痛,内心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助、惶恐与痛苦!但她仿佛就是在跟我说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一般。最后她坦言道:“我其实也没那么坚强,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儿,也会躺在床上蒙着被子默默地流眼泪。但对我来讲,能与地质相伴,还是挺好的,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。”

去年,徐荣主要从事景泰县楼房山一带铜铁多金属矿普查项目,那里气候条件恶劣,春天沙尘飞扬,夏天高温酷暑,冬天寒风凛冽,她从未放弃,始终坚守一线。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,岩层倾角大,断层产生了许多破碎带,为判断地层真实情况带来了巨大困难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徐荣最终提交了项目普查总结,提供了大量相关图件,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资料基础。2012年徐荣成为红会一矿七采区水文地质评价项目负责人。

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,徐荣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,提高自身专业技能,已逐渐成为我队地勘事业的骨干力量;她终日与群山为伴,与尘沙相拥,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,为地勘行业无怨无悔的奋斗着;她满怀激情,斗志昂扬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开拓创新,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基础,提高业务水平;以终身学习为理念,提高自身修养素质;以无私奉献为信仰,推动我队又好又快发展。

她——青春无悔!